央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超链接》报道,6月6日是全国“放鱼日”。当天,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,25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、4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举办增殖放流242场,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5.5亿余单位。
近年来,我国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,对恢复水生生物资源、改善水域生态环境、促进渔业增效、渔民增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江西作为今年全国“放鱼日”4个分会场之一,以“养护水生生物 建设美丽中国”为主题,开展增殖放流活动。天津也在滨海新区中心渔港组织开展了增殖放流活动,向渤海湾投放各类苗种10个品种100余万尾。
如何筛选放流的鱼种?放流能带来哪些好处?贝类如何净化水质?普通人能参与放流吗?
放流是想放就放吗?鱼类放流讲究多
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、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年华介绍,今年鄱阳湖放流的鱼种主要是鲢鱼、鳙鱼、草鱼及青鱼四大家鱼,同时增加了螺蛳、三角帆蚌等贝类。较为特别的是,今年鄱阳湖还放流了一些珍稀鱼种。即使已经实行了“十年禁渔”政策,但珍稀鱼种的数量依旧较少,因此在有一定种子资源的情况下,今年放流的鱼种中增加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——胭脂鱼。
渤海湾此次增殖放流的鱼种也十分丰富,主要包括中国对虾、口虾蛄、花鲈、绿鳍马面鲀、半滑舌鳎、褐牙鲆、海蜇、黄姑鱼、松江鲈鱼、大泷六线鱼,共10类鱼种。
增殖放流鱼种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当地的渔业资源结构。戴年华解释,一些原先在该流域种群丰富,但后来数量下降的鱼种会成为被放流的鱼种。第二,放流要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。涉水工程可能会阻碍一些鱼类的繁殖生存,导致其数量减少,放流工作可有效增加这些鱼类的数量。第三,放流的鱼种要有益于环境修复。例如,对于一些富营养化的湖泊,要放流食用藻类的鱼类;在水生植物受损的湖泊中,就要少放可能对水生植物产生破坏的鱼类。
此外,放流鱼类的季节时间也有讲究。鱼苗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气温和水温的影响,温度过高,鱼类容易死亡。各地具体的放流时间需因地制宜,但综合来说,我国的放流时间多定于6月,有时也会选择春节前后。
放流只是为了增加鱼类数量?
修复生态环境是增殖放流的重要目的。
鄱阳湖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,增殖放流增加了当地的鱼类,为鸟类提供了更丰富的食物。戴年华表示,尤其是受“十年禁渔”计划影响,一些鸟类的数量明显增多。往年,鄱阳湖冬季东方白鹳的数量大致在2000-3000余只,而近两年其数量已高达7000-8000余只。鱼类和鸟类种群数量的增加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,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稳定的重要因素。
同时,一些贝类、底栖生物的增多也有利于水质净化。天津市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郭彪介绍,贝类属于滤食性生物,可以滤食海水中的颗粒物、有机物、浮游植物等。被贝类滤食掉的物质小部分会变成粪便,排至海底。大部分则被转化成营养物,用于贝类自身生长。通过贝类的滤食,海水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可以被过滤掉,从而起到净化改善水质、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作用。
放生≠放流
农业农村部全面部署“十四五”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,明确指出要科学确定适宜放流区域和放流物种,严禁放流外来物种等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物种。
增殖放流工作在正式开展前必须要有合理的规划,制定预期的目标。我国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法律规程,对于放流的品种、规格、时间等进行了规定。增殖放流工作还会涉及鱼种养殖发育等技术性问题,需要专业人士参与把握。
不少慈善机构也会开展鱼类的放生活动,但戴年华认为,此类放生活动不能称为放流。非专业机构在放生鱼类时,可能会选择一些外来物种,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,也有可能出现放生的鱼类携带疾病等问题。因此,还是需要专门的机构组织放流工作,把控放流质量,提高放流效果。
近些年,我国愈发重视增殖放流工作,增殖放流的规模和影响也越来越大。戴年华表示,增殖放流作为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的群体、改善水质和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,需要严格遵守规定的程序和原则,科学放流。
监制:梁悦
记者:鹤佳 杨扬
编辑:潘雨薇 杨冉
来源:央广网
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。
发布者:壹佰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00tf.com/baike/7874.html